1.jpg

一、营销号的暴利

2019年3月13日公众号「三表龙门阵」的发布的一篇文章。文章称,自己的企鹅号,被一名叫露露的女孩盗用,从科技号改为娱乐号,两个月赚得7. 5 万平台补贴。此前,他并未获得任何收益。

1.jpg

二、为什么做号能成为一门生意?

首先就是因为各平台的内容补贴大战,有钱赚的地方就会有人想尽办法钻空子。 2015 年开始,头条号连续三次发布创作者激励计划,扶持内容从短视频到问答,每次都是 10 亿保底。 2017 年,企鹅号平台宣布拿出 12 亿扶持内容创作者,对优质作者还有保底计划。类似的政策,百家号、大鱼号,甚至新晋玩家趣头条,都有。

虽然平台各异,但平台上的创作者收入结构大体相同。以企鹅号为例,收益主要分内容分成和平台补贴。前者指作者通过创作内容,获得内容产生的底页广告收益、赞赏收益、付费收益;后者是指企鹅号根据每篇内容的流量贡献(阅读量、播放量),为作者提供额外的现金补贴。

流量分成一般不好做假,平台补贴的运作空间就大了。平台补贴的计算方式是流量x单价,账号等级越高单价越高,高到什么程度都是平台说了算。根据三表贴出的露露收益截图,平台补贴已经是流量分成的十倍。

2.jpg

三、平台的小九九

平台为何给这些号更多权重?因为信息流平台靠卖广告挣钱,而广告极大依赖流量。人性使然,猎奇的内容本就能获得更多流量,算法也就自然放大了这一面。平台会打击明显抄袭、低俗的内容,但前提是商业化不能受太大影响,而且中国文字博大精深,机器目前还比不过人的智慧。只要信息流平台还靠流量挣钱,做号党就必然存在。